【前導文】父母不要嗆孩子的4類話/界線
本來做父母的,權力就是比孩子大。如果在教養上可以牢記以下幾個「界線」,通常就會讓我們自己去思考,除此(傳統+慣用)之外的新方式,進而與孩子相處。
不要說「我比你高大,你想怎麼樣?」、「我打你喔(同時比起很大的拳頭或巴掌)因為他會長大你會老,到時候會反過來。
2.物質面的:
不要說「不准玩手機,你眼睛會壞掉」,然後「我可以玩是因為那是我買的,你能賺錢就不管你。」
這裡暗示了「錢才是老大」,而且以後他賺錢換你看他臉色。
3.精神面的:
不要說「你不乖,我不要你了,現在出去。」
情感勒索也是種暴力,在精神面的,同樣令人恐懼。如果這句話是假意恐嚇,不會執行的,則教養權力也會喪失。
4.身份上的:
不要說「你可以這樣嗎?我是你爸爸/媽媽/長輩。」
這句話通常會讓孩子閉嘴,因為無法違逆事實,然也代表成人直接就是輸了,因為什麼能耐都沒有,只能惱羞成怒講天生的身份而已。
「父母」角色的心理原則:
1.教練身份—要比孩子有更遠的視野、看孩子看不到的地方。
2.以身作則—身教永遠大於言教。孩子的語言發展較慢,通常不是靠語言意義理解,而是從大人的言行舉止中模仿學習、逐步連結意義。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法,例如當個即使不夠有錢也有足夠勇氣面對社會的大人。
3.情緒平穩—無論如何,尋找讓自己情緒平穩的小撇步,在平穩時再論決定或處罰。很生氣的時候別放縱自己任意對孩子(這很不容易,因為孩子比我們權力、個頭都小,很好發洩而不需顧慮後果)。
4.溫暖的避風港--穩固的依附關係是全部最重要的,記住孩子需要你,而其實你也需要孩子。保持親子關係的秘訣就是花時間而已,每天固定10分鐘專注與孩子互動就有良好效果。
文章來源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n094545/posts/901838130020610